模具設計及鑄造 > 使用模具設計與鑄造 > 執行典型鑄造工作階段
  
執行典型鑄造工作階段
典型的鑄造工作階段包含以下步驟:
1. 建立或擷取鑄造模型。要建立新鑄造模型,必須先建立代表製造零件的設計模型。然後必須新增或建立此設計模型,作為鑄造模型的一部分。將設計模型新增到鑄造模型後,它被參照模型(同一模型的副本)取代。
2. 確定參照模型的最佳拉伸方向(壓鑄模在此方向上開啟,拔模量最少)。可透過在參照模型上執行拔模偵測來確定最佳拉伸方向,參照模型使用基準平面、邊、軸、曲線或座標系作為確定拉伸方向的參照。
3. 確定需要附加拔模的區域。
4. 新增或建立一個模具區塊,作為鑄造模型的一部分。
5. 在參照模型上建立剪影曲線。剪影曲線是一個用於確定參照模型上分模面位置的「鑄造」特徵。
6. 在參照模型上建立分模面。
7. 根據需要為參照模型曲面增新拔模和倒圓角。向模型曲面新增相切拔模時,必須先建立拔模線。
8. 設定參照模型的收縮。為整個模型設定各向同向性或各向異性的收縮;也可指定各個尺寸的收縮係數。
9. 填充在參照模型中加工的任何孔。
10. 需要用設計砂芯和芯印在鑄造結果內建立模穴。
11. 為鑄造模型新增閘口、流道和注入口。它們是作為組件特徵而新增的,在系統建立鑄造結果和評估壓鑄模開啟過程時,會考慮它們。
12. 沿分模面將模具區塊分割為單獨的壓鑄模體積塊。
13. 從模具區塊萃取壓鑄模體積塊以產生壓鑄模元件。萃取後,壓鑄模元件即成為功能完整的零件。例如,它們可以在「零件」模式中開啟、在工程圖中使用、或用 NC 製造加工。
14. 定義壓鑄模開啟順序的步驟。對每一步驟都進行是否與靜態零件相干涉的檢查。必要時,應修改鑄造模型。
15. 填充壓鑄模模穴以建立鑄造結果。透過將模具區塊模穴體積塊與模型中的閘門和流道合併可自動建立出鑄造結果。
16. 檢查鑄造結果的壁厚和形狀。必要時,應修改鑄造模型。
17. Casting 工作階段結束後,可將壓鑄模元件調入到「產生」模式中進行加工。
在鑄造過程中,可以對設計模型變更。對設計模型所做的任何修改都可在工程圖、有限元模型、組件模型、砂芯模型和鑄造資訊等所有設計方面傳播。